利用气溶胶消光特性来反演气溶胶折射率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综合利用能见度仪(VM)、微脉冲激光雷达(MPL)和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测量大气气溶胶折射率的新方法。首先使用能见度仪和激光雷达测量出大气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和消光后向散射比,然后使用粒子计数器测量出粒子谱分布,结合气溶胶粒子折射率(m=n_r-in_i),根据球形粒子的米(Mie)散射理论,可以得到气溶胶消光系数和消光后向散射比。通过分析消光系数、消光后向散射比、粒子谱分布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合已知的消光系数和消光后向散射比,反演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折射率。
|
|
|
|
1 |
王缅;刘文清;陆亦怀;王锋平;赵雪松;连翠华;程寅;司福祺;刘建国;;利用共轴多角度系统研究大气气溶胶前向散射的角度分布特性[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7年04期 |
2 |
郭本军;刘莉;黄丹萍;王玲玲;李学立;;激光雷达对一次沙尘天气探测与分析[J];气象;2008年05期 |
3 |
谢晨波,韩永,李超,岳古明,戚福弟,范爱媛,尹君,袁松,周军;车载式激光雷达测量大气水平能见度[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7期 |
4 |
马盈盈;龚威;朱忠敏;;中国东南部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激光雷达探测[J];遥感学报;2009年04期 |
5 |
司福祺;谢品华;刘建国;张玉钧;刘文清;久世宏明;竹内延夫;;基于DOAS技术的气溶胶粒谱分布反演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10期 |
6 |
司福祺;刘建国;谢品华;张玉钧;窦科;刘文清;;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监测大气气溶胶粒谱分布[J];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
7 |
王庚辰;大气气溶胶对8—13微米窗区辐射的衰减[J];大气科学;1982年03期 |
8 |
洪钟祥,周乐义,沈剑青,赵德山,韩应建,周舟,汤大纲,姜振远;气溶胶粒子干沉降速度的测量[J];大气科学;1987年02期 |
9 |
施文全;杨红;;对流层低层晴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观测分布[J];新疆气象;1993年04期 |
10 |
吴德成;刘博;戚福弟;范爱媛;王邦新;钟志庆;伯广宇;刘东;周军;王英俭;;Raman-Mie激光雷达测量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1年01期 |
11 |
周留柱;朱元;郭晓勇;赵文武;郑海洋;顾学军;方黎;张为俊;;用在线添加基质法检测气溶胶粒子[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6年02期 |
12 |
庞之浩;;监测地球气候的云卫星[J];百科知识;2006年12期 |
13 |
周军;胡欢陵;龚知本;;Mt.Pinatubo火山云激光雷达探测[J];科学通报;1993年09期 |
14 |
钱永甫;;气溶胶对沙漠气候变化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5 |
刘校辰;刘奇俊;;云模式中气溶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概述[J];气象;2006年06期 |
16 |
柳直平;;尘埃里有多少秘密[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5年09期 |
17 |
;“卡里普索”卫星:关注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2期 |
18 |
郝立生;闵锦忠;段英;王建恒;吴志会;石立新;;衡水湖湿地气溶胶分布的飞机观测[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9 |
吴亭;吕伟涛;刘晓阳;董万胜;张义军;李成才;王美华;杨晶;李长河;;北京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面大气电场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9年04期 |
20 |
王淑平;;光学相关论题 大气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1期 |
|
|
|
|
|
1 |
李学杉;徐青山;胡顺星;胡欢陵;;利用气溶胶消光特性来反演气溶胶折射率[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2 |
张爱群;蔡青;张金月;郭月虹;刘林;郭秀莲;谢贵仲;张春波;阎显荣;;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
3 |
郭金平;段英;赵利品;杨保东;齐作辉;;石家庄地区不同季节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分布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
4 |
赵剑琦;;非球形气溶胶粒子的辐射强迫[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5 |
唐丽娟;朱莲芳;钱文斌;祁杰;韩珏靖;;苏州市2011年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
6 |
郭金平;段英;齐作辉;吴正琪;杨保东;;河北不同区域秋季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分布特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
7 |
封彩云;郭学良;王式功;;污染条件下播撒吸湿性物质对云和降水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8 |
谢晨波;衫本伸夫;王自发;周军;;北京地区污染和沙尘天气状况下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
9 |
刘鹏飞;赵春生;T.Gbel;E.Hallbauer;A.Nowak;冉靓;邓兆泽;马楠;K.Mildenberger;S.Henning;F.Stratmann;D.S.Covert;A.Wiedensohler;;高相对湿度下华北地区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
10 |
张爱群;;北京地区雾霾日年变化趋势[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