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梁如鑫;关于用托马斯-费米模型解决原子中的几个问题[J];大学物理;1987年02期 |
2 |
郑世钧,张绍文,蔡新华,徐振峰,汤定华;半经验分子轨道法的电子密度拓扑分析(Ⅰ)[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11期 |
3 |
章辉煌,林尊琪,何兴法,张正泉,王笑琴,逯其荣,谷忠民,庄亦飞,崔季秀,余文炎,李家明,龚美霞,张小秋,雷志远,杨斌洲,赵卫;Mg微管靶喷口电子密度及X射线谱的时间分辨特性[J];物理学报;1989年11期 |
4 |
瞿章华;关于加电场减少等离子鞘电子密度可行性的商榷[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5 |
刘志军,李传河,林铁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温度和电子密度的测定——Ⅱ.电子密度的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1年05期 |
6 |
赵影;曾艳丽;默丽欣;孟令鹏;郑世钧;;呋喃与双卤分子间卤键的电子密度拓扑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5期 |
7 |
竺乃宜,李学芬,周学华,陈松,王尚勇;低电子密度诊断技术研究[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6年02期 |
8 |
竺迺宜,李学芬;用3cm微波透射仪测量强激波后的电子密度[J];力学学报;1981年05期 |
9 |
王慧;刘丁维;张静;;中纬电离层电子密度经度结构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英文)[J];Science Bulletin;2016年03期 |
10 |
于宜君;热锂束荧光探测电子密度[J];物理学报;1990年12期 |
11 |
刘三枝;王解先;;地磁静日北半球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反演[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
12 |
魏淑桃,康春雷,尚家香,曹世勋,刘峰奇,张金仓;Al替代含量对YBa_2Cu_3O_y体系局域电子密度和超导电特性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
13 |
刁光跃,邓中朝,张清春,周艳,雷大成;HL-1电子密度行为在各种条件下的实验研究[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5年02期 |
14 |
刘轶群,崔滨生;CT-6B装置电子密度初步测量结果[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2年02期 |
15 |
赵影;曾艳丽;张雪英;郑世钧;孟令鹏;;乙烯、乙炔与双卤分子间π型卤键的电子密度拓扑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12期 |
16 |
江海锋;邓文;;高温超导体的微观缺陷和电子密度随温度的变化[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7 |
章辉煌,林尊琪,王笑琴,余文炎;等离子体冕区电子密度陡变和凹陷的研究[J];中国激光;1991年01期 |
18 |
詹康生,胡萍,刘少斌;自由电子密度对等离子体隐身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9 |
邓文,熊良钺,曹名洲,王淑荷,郭建亭,龙期威;铝化物金属间化合物中自由电子密度、微观缺陷及其键组成[J];中国科学(A辑);2000年10期 |
20 |
李义久,曾新平,汪世龙,雷琳,倪亚明;小功率空气-氩气混合气冷却ICP中电子密度的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