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封装和导线缺陷对延展性的影响分析
【摘要】:柔性电子技术的应用,比如柔性电子皮肤、柔性电子显示器等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其基本结构主要是由柔性基板、交联导电体和电子器件组成。提高柔性器件的可延展性是人们设计的主要目标,通过在有预应力的柔性基底上设计非共面电路布局,可以大大提高了器件的延展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电子电路还需填充和覆盖封装材料以起到保护作用,这会影响器件的可延展性。同时,交联导电体一般采用铜金属薄膜,其厚度一般在几十至几百纳米之间,相比于较厚的金属薄膜,纳米级厚度金属薄膜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相对较小的伸长率和塑性变形量,所以一般不会出现紧缩现象,其断裂方式为I型沿晶断裂,通过沉积方式制备的金属薄膜可能会出现微观的几何缺陷,这也会影响到整个器件的延展性能。本文主要以柔性基底上的铜薄膜导桥为研究对象,考虑封装材料的材料和几何参数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以及铜金属薄膜导桥几何缺陷对延展性能的影响。通过采用内聚力模型模拟铜薄膜的断裂行为,模拟了结构的屈曲、封装、拉伸和薄膜开裂的完整过程。结果表明,封装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延展性能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而封装覆盖层的厚度对延展性能影响较小;金属薄膜的缺陷(缺口)的存在对整个结构的延展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相比缺口的宽度,其深度对延展性有更加显著的影响。本文结果对于柔性电子器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
|
|
1 |
俞善庆,周宗义,俞锦章,俞纯杰;红外反射与节能窗帘[J];红外技术;1993年06期 |
2 |
杜磊,庄奕琪,薛丽君;金属薄膜电迁移1/f噪声与1/f~2噪声统一模型[J];物理学报;2002年12期 |
3 |
余潇;;分子动力学结合双温模型模拟激光加热金属薄膜[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8期 |
4 |
洪党才;金属薄膜电阻测辐射热计的研制及其在HT-6B托卡马克上的测量[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5年01期 |
5 |
孟庆波;陈贵凡;;强磁性金属薄膜磁敏电阻的特点与应用[J];自动化仪表;1987年07期 |
6 |
徐红玉,王秋军,宋亚勤,张元冲;飞秒激光加热多层金属薄膜的热响应[J];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09期 |
7 |
金颉祖;;金属薄膜记录介质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6年10期 |
8 |
闫卫平,朱剑波,马灵芝,郭吉洪;Cr金属薄膜温度传感器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
9 |
周志敏;周勇;曹莹;丁文;;三层微桥法测量金属薄膜力学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06期 |
10 |
尹韶云;高洪涛;杜春雷;;基于亚波长金属结构的大数值孔径透镜[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1期 |
11 |
史梦然;曹雪峰;赵建忠;;热处理对红外窗口镀层金属的影响[J];激光与红外;2011年06期 |
12 |
张伯文;;锁相放大器测量薄膜真空规的原理[J];真空电子技术;1988年02期 |
13 |
陈佩娴;金属薄膜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探讨(一)[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1年04期 |
14 |
赵小力;董申;孙涛;李增强;;沉积在聚合物表面上的金属薄膜自发形成图案的实验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06期 |
15 |
饭冢康雄;王长河;;金属薄膜的迁移和界面反应[J];微纳电子技术;1974年01期 |
16 |
杨温渊;;新型双间隙虚阴极振荡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3期 |
17 |
吴英才;顾铮先;;表面等离子共振谱半波全宽的算法探讨[J];光子学报;2010年01期 |
18 |
杨建平;陈学康;吴敢;王瑞;;纳秒激光刻蚀复合材料基金属薄膜机制研究[J];中国激光;2011年06期 |
19 |
黄磊;陈四海;何少伟;史锡婷;李敏杰;李毅;易新建;;蒸发制备金属薄膜实现MEMS工艺中电互连[J];半导体技术;2005年12期 |
20 |
金力成;金波;;金属薄膜的质量造成电阻器失效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