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欧阳祖行,潘升材,李保成,王春明;一种形成高—低周复合载荷的方法[J];实验力学;1994年01期 |
2 |
何国求,陈成澍,丁向群,朱正宇,刘晓山,王东方;新的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寿命估算公式[J];机械强度;2004年S1期 |
3 |
吴启鹤,叶笃毅,杨英;一种估算结构件随机疲劳寿命的新方法[J];工程力学;1995年02期 |
4 |
李红涛;李林斌;;海上风机支撑结构设计分析[J];海洋工程;2011年04期 |
5 |
孙国芹;尚德广;邓静;;基于临界面法的多轴低周疲劳损伤参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6 |
刘鸣,刘伯权,赖明;考虑结构低周疲劳特性后强震持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1994年04期 |
7 |
吴斌,欧进萍;软钢屈服耗能器的疲劳性能和设计准则[J];世界地震工程;1996年04期 |
8 |
孙国芹;尚德广;丁雷;邓静;贾冠华;王瑞杰;;一种新的多轴低周疲劳损伤参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
9 |
丁智平,陈吉平,尹泽勇;复杂应力状态镍基单晶合金低周疲劳损伤模型[J];应用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
10 |
张安哥,谢敏;低周疲劳失效寿命估算[J];机械工程材料;1996年01期 |
11 |
杨平生,刘炎,张萌,蔡莉,康林萍;纯铝和铝合金的低周冲击疲劳行为[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6年02期 |
12 |
袁伟;孙秦;;DFR法结构细节疲劳强度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3 |
郭成璧,张文孝,梁莎莉;三维应力状态柴油机活塞的低周热疲劳安全性评价[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14 |
杨平生,廖小宁,洪春勇;应变速率对低碳钢疲劳断裂机制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年04期 |
15 |
何国求,陈成澍,高庆,孙训方,沈志云;不锈钢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
16 |
陈裕,王铁军,程光旭;焊接接头低周疲劳裂纹扩展的统计分析与可靠性最弱环模型[J];应用力学学报;1999年03期 |
17 |
杨平生,龚署鹏,严明明;40Cr钢低周冲击疲劳裂纹扩展行为[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2年01期 |
18 |
李学军,胡荣,刘德顺,陈干清;大型超静定回转窑支承系统疲劳强度与轴线偏差关系研究[J];工程力学;2004年04期 |
19 |
陈超核;船体结构疲劳强度分析直接计算法[J];暨南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20 |
李敏华,毛天祥,周爱华,蒋怀庆;比例超载对铝合金圆孔薄板试件低周拉-拉疲劳寿命的影响[J];力学学报;1993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