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FAL的非接触式直线型作动器定子的分析设计
【摘要】:近声场作用方式,通常被称作NFAL(Near-Field Acoustic Levitation),它与通常利用驻波远声场的悬浮现象有根本的区别。这种新型作动器是依靠激发平板行波所产生的高声强声场来悬浮并驱动物体沿行波方向运动的,其中被传送物体的悬浮高度在几十到几百微米间。对作动器的核心驱动部件——压电换能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对加工制造的样机进行了模态实验,获得相关的动态特性参数,验证了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为下一步研究近声场的作用规律以及建立基于声悬浮的直线型作动器的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
|
|
|
1 |
徐秀俐,徐瑶,许祖彦,周寿桓,裴博,章正宇;行波光参量过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0年04期 |
2 |
张晓华;行波输能问题再究[J];浙江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3 |
易明,杨选民,潘晖,黄宗华;连续激光显示超高频声行波波前图象——空时信息相关理论和实验[J];声学学报(中文版);1987年04期 |
4 |
王佳菱,陈建国;半导体激光器行波速率方程的研究[J];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5 |
林炽森,唐军武;介质覆盖曲表面上的行波效应[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6 |
林礼煌,欧阳斌,葛文,康玉英,陈时胜;四程行波激光放大器的实验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1989年04期 |
7 |
沈祖焘;自由带电粒子在任意偏振态的平面电磁行波场内的运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
8 |
黎俊杰,王勇;红外声光滤光器与压电换能器设计方法[J];光电工程;1991年06期 |
9 |
姚敏玉,吴之林,高以智;行波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增益饱和及其在解复用技术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1997年02期 |
10 |
荣增仁;弦上驻波的诠释[J];大学物理;1991年10期 |
11 |
杨振萍,马美仲;完纯导体界面附近的驻波形成及能量传输[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
12 |
靳少征,谢常德,彭堃墀;内腔倍频单向行波激光过程中压缩光场的产生[J];量子电子学报;1990年04期 |
13 |
林炽森,许国庆;抑制系数及其在评估雷达吸波材料对行波散射抑制作用中的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14 |
王奇芳;张云电;;高能聚焦超声波清洗声学系统的有限元分析[J];机电工程;2007年01期 |
15 |
居勇,尹雷雷,易明,杨选民;调制半导体激光显示超声行波波前[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6年04期 |
16 |
鲍小琪,徐其昌,汪德昭;压电换能器的振动和声辐射[J];中国科学A辑;1983年05期 |
17 |
罗质华;对行波及其反射波迭加的讨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18 |
学身;;连续泵浦YAG:Nd激光器声光Q开关[J];激光与红外;1975年01期 |
19 |
金德运,任风云;点光束行波腔的振荡特性[J];激光杂志;1986年06期 |
20 |
陆同兴,赵献章,卢秉嵩;大气压行波激励N_2激光器[J];中国激光;198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