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乐运国,李遇春,晏思聪,张青梅;高强度混凝土Ⅰ型裂纹损伤断裂判据研究[J];水电站设计;1999年01期 |
2 |
沈成武,羿旭明;脆性基体复合材料层板弯曲破坏的数值模拟[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94年06期 |
3 |
周道祥,孙训方;结构元件蠕变与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4 |
龙士国,周益春,段祝平;激光-热力耦合作用引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损伤与断裂[J];固体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
5 |
罗文波,杨挺青,张平;高聚物细观损伤演化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1年02期 |
6 |
戴振羽,高庆,蔡杰;疲劳损伤细观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7 |
戚承志,钱七虎;材料变形及损伤演化的微观物理动力机理[J];固体力学学报;2002年03期 |
8 |
谭冬梅;瞿伟廉;;基于小波包分析的空间杆系结构损伤诊断[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9 |
陈增涛,孙毅,王铎;考虑损伤的弹-粘塑性本构方程[J];固体力学学报;1997年02期 |
10 |
周储伟,杨卫,方岱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与损伤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0年02期 |
11 |
樊建平,章建军,陈传尧;圆柱杆材料损伤模型的计算机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2期 |
12 |
赵荣国,张淳源;一个考虑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
13 |
李晓红,张克实;延性材料损伤孔洞尺寸效应探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3期 |
14 |
魏楠,金尧,孙训方;低周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和损伤[J];机械强度;2002年03期 |
15 |
陈士海,薛华培,吕国仁;光面爆破岩体损伤和开裂面形态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6 |
周克印,许陆文,陶宝祺,冯太华,李令芳,朱小林,李峰;碳纤维悬挂支臂疲劳损伤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1998年04期 |
17 |
周柏卓,聂景旭,杨士杰;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粘塑性损伤统一本构关系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9年04期 |
18 |
李国琛;含裂隙材料的空洞化损伤[J];力学学报;1991年02期 |
19 |
赵军,张行;交变载荷下金属材料的损伤描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20 |
刘箴,唐岱新;建筑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