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宏微观各向异性损伤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在连续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中同时引入整体各向异性损伤以及基体与纤维的局部各向异性损伤变量,利用宏微观双尺度均质化法对损伤与位移进行双范围渐近展开,并建立两种损伤的联系,分析两种状态的损伤对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以同向铺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例,导出了本构方程中的均质化损伤弹性性质和应力、应变集中因子,推测纤维体积含量、局部与整体损伤参数等因素对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为解决材料内部含不同尺度的材料参数或力学性质时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
|
|
|
1 |
李云芳;李辉;孙丰伟;高芳;;金纳米线嵌入碳纳米管压缩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广东化工;2009年10期 |
2 |
沈为,沈真,萧忠芬;各向异性损伤理论与复合材料层板损伤的实验研究(一)——各向异性损伤理论[J];复合材料学报;1985年04期 |
3 |
郑高飞,亢一澜,盛京,王怀文,富东慧,秦庆华;湿度与时间因素对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科学E辑;2004年11期 |
4 |
贾有权,Yuri.A.Rodionov,王银燕;单晶硅力学性质探索[J];天津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
5 |
徐德福;陈晨;夏健生;张其瑞;陈祖耀;钱逸泰;;单相多晶YBa_2Cu_3O_(7_δ)超导体的力学性质[J];工程力学;1989年02期 |
6 |
雷振坤;仇巍;李秋;亢一澜;潘学民;;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12期 |
7 |
王艳云;;影响材料力学性质的因素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
8 |
曾新吾,G.M.Swallowe,S.Hamdan;测量聚合物在高应变率下力学性质的实验系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9 |
徐德福;陈晨;夏健生;张其瑞;陈祖耀;钱逸泰;;两种超导体的力学性质[J];实验力学;1990年01期 |
10 |
张杨;张建华;文玉华;朱梓忠;;含圆孔纳米薄膜在拉伸加载下变形机理的原子级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11期 |
11 |
吉法祥,魏焕曹;复合材料中界面特性与力学强度的关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5期 |
12 |
卢子兴,石上路,王建华;缺陷形式对泡沫塑料拉伸强度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
13 |
马定洋;章林溪;;拉伸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聚乙烯单链的力学行为[J];高分子学报;2008年05期 |
14 |
郑玉芳;傅衣铭;王锋;;具损伤压电层合板的非线性动力稳定性分析[J];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
15 |
李木森;尹龙卫;郝敬舜;;填充聚四氟乙烯的某些性能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1990年04期 |
16 |
赵伯华,辛振河;丁羟复合推进剂粘弹力学特性主曲线[J];兵工学报;1991年03期 |
17 |
张骏华;;C/E复合材料结构强度散布特性的初步探讨[J];强度与环境;1992年03期 |
18 |
解孝林,LI R.K.Y,TJONG S.C;热致液晶共聚酯/PA6/RSMA原位复合材料 2.力学性质与破坏行为[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5期 |
19 |
刘强;张晓宇;;碳纳米管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进展[J];江苏航空;2005年03期 |
20 |
彭凡;陈耀军;傅衣铭;;耦合各向异性蠕变损伤的黏弹性薄板的弯曲[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