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支化环氧化合物改善环氧树脂力学性能机理分析
【摘要】:研究了含环氧端基脂肪族超支化环氧化合物(EHBP)的E-51和AG-80两种不同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并通过观察样品破坏后断面的微观形貌,分析对比了EHBP改善基体力学性能时的机理。结果表明,添加EHBP能有效改善两种固化浇铸体系的力学性能,且在改善韧性的同时均能使模量有所提高。所不同的是,在E-51体系中,化学相分离后的EHBP粒子主要通过自身的形变来吸收能量,引发基体本身的塑性形变来提高材料的韧性,其机理与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的"海岛结构"机理相类似;而在AG-80体系中,化学相分离后的粒子则通过粒子充分的空穴化耗散载荷能量,并阻止裂纹扩展来提高材料的韧性。
|
|
|
|
1 |
洪玲,王新灵,赵喜安,唐小真;多检测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在超支化聚氨酯表征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2 |
赵辉,罗运军,张文栓,李国平;超支化聚(胺-酯)对PVC力学及流变性能影响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7期 |
3 |
贺庆国,林童,白凤莲;线性及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J];科学通报;2000年22期 |
4 |
彭权刚
,白凤莲;水溶性超支化聚对苯撑乙烯的合成及与硫化镉粒子的复合[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3年05期 |
5 |
冯宗财,吴文杰;偏苯三酸酐-环氧丙烷丁基醚合成超支化碱溶性聚酯[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4年06期 |
6 |
赵辉,韩迎娜,王果;羟端基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与表征[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7 |
贺庆国
,白凤莲;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功能化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3年05期 |
8 |
彭汉,董宇平,贾德民,唐本忠;易加工、热稳定和高效发光的超支化聚苯的合成[J];科学通报;2004年24期 |
9 |
曹胜光,翁家宝,林雪芳;一种超支化分子液晶性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02年05期 |
10 |
寇会光,施文芳;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及其光固化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0年05期 |
11 |
杨修堃;陈瑢莲;;裂解气相色谱法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的研究(Ⅰ)——环氧值的测定[J];中国胶粘剂;1987年03期 |
12 |
吴文新;;双酚A[J];辽宁化工;1991年03期 |
13 |
韦枫;;OCF公司推出改良的30号无捻粗纱[J];玻璃纤维;1991年04期 |
14 |
李东仓;王鹏;陈金伙;胡加兴;张福甲;;并三苯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年02期 |
15 |
许乾慰;王伟;李岩;黄争鸣;王国建;;环氧树脂的静电纺丝[J];合成纤维;2008年03期 |
16 |
鲜飞;;浅谈电子制造行业中的贴片胶涂布工艺技术[J];粘接;2008年04期 |
17 |
许美贤;;氧化铝填料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电阻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28期 |
18 |
李子东;;六元硫醇固化剂快速固化环氧树脂[J];粘接;2009年09期 |
19 |
陈国良;;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4期 |
20 |
刘晓冬;;改性环氧树脂灌封胶的制备[J];化学工程师;2010年08期 |
|